close
需知站長
,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CP值超高,聖誕節禮物熱銷款,看到就有一股衝動想要趕快入手。
我google一下發現,我facebook上的朋友都說這商品頗受好評
,給小雅看她也說這售價真的蠻合理的。
聖誕節禮物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果然是好物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正在促銷中!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該商品熱烈促銷中,為避免買不到,入手要快!
果然是好物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需知站長
!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聖誕節禮物
商品訊息功能: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聖誕節禮物熱銷款
商品訊息描述:
- 出版日:1050304
- ISBN:9789570846997
- 語言:中文繁體
-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大衛?哈維:「這是我所寫過最危險的一本書。」
從辨識矛盾、解釋危機到發掘出路
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必讀之作
美國最具權威的馬克思研究專家──大衛?哈維
具有清晰解讀馬克思著作的天賦、思想界的巨人
對21世紀資本主義提出尖銳批判
挑戰性更勝皮凱提!
當代資本主義世界問題重重
根據錯誤理論的錯誤政策,使得經濟困境更加複雜難解
導致社會騷亂、更加不幸,甚至出現「反資本主義」運動
資本主義的成敗,如何影響我們?
在現代西方社會,資本主義有如人們呼吸的空氣,一般人極少思考其好壞並提出質疑。但了解資本主義的成敗根源,對了解其長遠前景和全球經濟因此受到的巨大影響至關緊要。
傑出學者哈維透過《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檢視資本流動的內在矛盾,這些矛盾促成近年的危機。他指出,雖然這些矛盾增強了資本體制的彈性和韌性,它們當中也含有系統性災難的種子。許多矛盾是可駕馭的,但有些是致命的,例如追求無止境的複合成長,竭澤而漁地剝削大自然,以及普遍異化的傾向。
資本主義能走過一個又一個危機而蹣跚存活嗎?
資本體制向來能夠藉由「空間方案」擴張,將以前不在其勢力範圍內的國家與人群納入其疆域中。它能否繼續擴張未有定論,但哈維在本書中認為以中期而言,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資本主義的疆域已無法大幅擴張,近年的金融危機便是一個預兆。
哈維對全球資本體制及其不公不義的分析批判十分銳利,早已獲公認為這方面的頂尖學者。在本書中,他回到他終身努力的基礎,剖析和質疑我們的經濟體制的根本矛盾,同時揭示人類社會在後資本主義世界的可能走向。
了解資本主義的成敗根源,對長遠前景和全球經濟影響至關重要
資本的矛盾與壓力造成:全球大量人口長期失業問題、歐洲與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漩渦,以及中國、印度和其他金磚國家蹣跚前進的根本原因。
本書分為「根本矛盾」、「移動的矛盾」、「危險的矛盾」三部,以17個章節來討論17個矛盾,「後記」則提供17項建議,協助轉型到公平、合理且永續的社會。
國內專家推薦
陳宜中(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針對資本社會的當前危機,資本的運作邏輯及其潛在矛盾,哈維的診斷要比皮凱提《21世紀資本論》更具挑戰性,也更貼近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和人道主義關懷。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七、八年來蔓延全球的經濟與政治危機,讓許多人更渴望理解與改變世界。享譽全球的經濟地理學者哈維透過一系列著作,為我們展示了開放的、吸收各門學科成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的強大解釋力,而這本書更是集大成者。從辨識矛盾、解釋危機到發掘出路,這本書是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必讀著作。我也特別肯定譯者的努力,讓本書有了準確可靠的中譯本。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和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2011年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面對轉變與衝擊的年代》、《數位麵包屑裡的各種好主意》和《商業冒險》(合譯)等書。(facebook.com/victranslates)
目錄
前言近年來的資本主義危機
緒論關於矛盾
第一部根本矛盾
矛盾1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矛盾2勞動的社會價值與以貨幣來表示的價值
矛盾3私有財產與資本主義國度
矛盾4私人占用與公共財富
矛盾5資本與勞動
矛盾6資本是過程或東西?
矛盾7生產與實現之間的矛盾統合
第二部變動的矛盾
矛盾8科技、工作與人的可丟棄性
矛盾9勞動分工
矛盾10獨占與競爭:集中化與分散化
矛盾11不平均的地理發展與空間的製造
矛盾12所得與財富的不均
矛盾13社會再製論
矛盾14自由與控制
第三部危險的矛盾
矛盾15無止盡的複合成長
矛盾16資本與自然界的關係
矛盾17人性的反叛:普遍的異化
結論幸福但有爭議的未來:革命人道主義的希望
後記政治實踐構想
自序/導讀
這一次的資本主義危機
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再造所必要的。人類正是在危機的過程中,正視資本主義不穩定之處,重新設計和塑造相關安排,創造出資本主義的新版本。我們拆毀和廢棄許多舊事物,騰出空間迎接新事物。一度活躍的生產基地淪為工業廢墟,舊工廠遭拆掉或改變用途,勞工階級社區經歷仕紳化改造。在某些地方,小農場和自耕地被大型工業化農場或豪華的新工廠取代。產業園區、研發中心、批發倉庫和配銷中心散布各處,周遭是市郊住宅區,由公路網連接起來。主要城市比賽誰的辦公大樓更高更迷人,誰的文化建築更具標誌性;巨型購物中心在市區和市郊皆大量湧現;世界主義是眼下全球的預設方向,大量遊客和商務人士不停地經由機場穿梭各地,有些城市的規模甚至倍增。高爾夫球場和門禁社區(設有門禁的社區)興起於美國,如今也在出現在中國、智利和印度,與周遭貧民自建的簡陋住宅形成鮮明對比;這些貧民區在英語世界稱為slums,在巴西是favelas,在西班牙語地區是barrios pobres。
不過,危機最驚人之處,主要不在於物質景觀的大幅改變,而是在於其他方面的戲劇性變化,包括思想和理解方式、制度和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政治效忠和政治過程、政治主體性、科技和組織形式、社會關係,以及影響日常生活的文化習俗和品味。危機徹底動搖我們的世界觀,包括我們對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之看法。我們是這個正在形成的新世界永不停息的參與者和居住者,無論是被迫還是自願,都必須適應事物的新狀態;在此同時,我們也經由我們所做的事,以及我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對這個世界的混亂特質產生某程度的影響。
身處危機當中,是很難看到出路的。危機並非單一事件:雖然它們有明顯的觸發因素,它們所代表的結構轉變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完成。始於一九二九年股市崩盤的漫長危機,要到一九五○年代才終於解決,而期間世界經歷了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以及一九四○年代的世界大戰。一九六○年代末浮現的危機(其標誌為一九六○年代末的國際貨幣市場動盪,以及一九六八年許多城市〔從巴黎和芝加哥到墨西哥城和曼谷〕出現的街頭事件),同樣要到一九八○年代中期才終於解決,期間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制(一九四四年建立)於一九七○年代初瓦解,勞工運動使一九七○年代紛擾不斷,新自由主義政治在美國雷根、英國柴契爾夫人、德國科爾、智利皮諾契特和中國鄧小平治下興起並鞏固下來。
事後回顧,因為有後見之明,我們不難看到,在危機全面爆發之前,大量的問題徵兆已經浮現。例如美國一九二○年代貨幣財富和所得不平等嚴重加劇,房市出現資產泡沫並於一九二八年破滅,便預示了一九二九年的崩盤。事實上,我們在力求擺脫危機的過程中,往往埋下了未來危機的種子。例如始於一九八○年代的全球金融化趨勢(特徵是債務日增、金融法規日趨寬鬆),原本是想藉由促進跨地域流動,解決資本與勞工的衝突,但最後卻導致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於二○○八年九月十五日破產。
雷曼破產觸發金融體系崩潰,各環節如骨牌般倒下。到我撰寫本文時,這件事已經過去逾五年。如果歷史經驗值得參考,我們實在不應期望現在就能清楚看到復活的資本主義將是怎樣一種情況(如果資本主義能復活的話)。但是,對於資本體制哪裡出錯的診斷,目前理應有多種相互競爭的說法,而且糾正問題的建議也理應大量湧現。令人驚訝的是,新思維或新政策非常少。世界大致分裂為兩大陣營:其中一方延續(歐洲和美國的情況)以至深化新自由主義、供給面和貨幣主義...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國外學者及媒體好評
哈維是學院派基進人士,他的文章毫無新聞界的陳腔濫調,充滿事實和深思熟慮的想法。──森內特(Richard Sennett),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學教授
哈維在他的領域激發一場革命,激勵了一個世代的基進知識分子。──克萊恩(Naomi Klein),加拿大知名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是哈維長達40年馬克思主義研究生涯的昇華代表作。──香港《文匯報》
適時呼籲推翻資本主義……優美之作……神氣活現,趣味盎然。──《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重新闡釋馬克思學說的活力之作……充滿關鍵洞見和脫俗的分析。──《社會主義勞工報》(Socialist Worker)
以動態方式重寫馬克思學說……充滿關鍵洞見和打破傳統的分析。──《每周之書》(Book of the Week)
內容試閱
矛盾1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我們購買的所有商品都各有其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兩種價值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因為它們往往不一致,這構成了一種矛盾,而這種矛盾有時會造成危機。使用價值變化無窮(即使同一件商品也是),交換價值(在正常情況下)則是一致的,性質上也沒有不同(一美元就是一美元,永遠都是一美元;即使你拿到的是歐元,你也能知道它可以兌換多少美元)。
我們且以房屋為例,想想它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房屋的使用價值相當多元:它為我們提供一個遮風蔽雨的地方,讓我們建立家庭和感情生活;它是我們每天生活、生兒育女的場所(我們在房子裡煮食、做愛、吵架和撫養小孩);在不穩定的世界裡,房子保護我們的隱私和安全。房屋也可以成為某些人彰顯自身地位和社會歸屬感的工具,成為財富和權勢的象徵、個人和社會歷史記憶的符號,以及彰顯建築成就的標誌;它也可以只是一個旅遊景點,供遊客讚嘆建築之優美,例如像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落水山莊(Falling Water)那樣。房屋也可以成為胸懷大志的創新者之工場,例如矽谷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那個著名的車庫。我可以在地下室偷偷辦一間血汗工廠,或是用它來收留遭迫害的移民,又或者把它當作買賣性奴隸的基地。我還可以舉出房屋的許多不同用途。總之房屋的可能用途非常多樣,似乎無窮無盡,而且各種用途往往十分獨特。。
但房屋的交換價值又如何?在當代世界裡,我們一般必須購買或租下房子,才能享有使用房子的特權。我們必須為此付出金錢。問題是:為取得房子的使用權,我們必須付出多少交換價值?這個「多少」的問題,如何影響我們掌握自己想要和需要的房屋用途之能力?這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答案其實相當複雜。不過,在先進資本主義世界的多數地方,房屋是一種投機商品,建出來在市場上銷售,任何人負擔得起和有需要都可以購買。這種房屋供給在資本主義社會早就顯而易見。英國巴斯、布里斯托和倫敦等地著名的喬治式聯排屋,便是以這種方式興建於十八世紀末。後來這種投機建屋方式也出現在其他地方,在紐約市蓋出廉價公寓,在費城、里爾和里茲等工業城市建出勞工階層居住的排屋,而美國典型的市郊社區也採用這種建屋方式。房子的交換價值除了取決於基本的建造成本(勞力和物料的成本)外,還取決於另外兩項成本:投機建商希望賺取的利潤(他們承擔最初的必要資本支出,並支付相關貸款的利息),以及購買土地或向地主租地的成本。也就是說,交換價值等於實際建造成本加上利潤、貸款利息和資本化的地租(地價)。建商的目的是取得交換價值而非使用價值,替其他人創造使用價值是達成這目的的手段。因為這種活動本質上是投機的,真正重要的是房子的潛在交換價值。不過,建商並非必賺不賠。他們顯然會精心策劃一切,尤其是房屋之銷售,盡可能避免虧損。但是,風險總是有的。在這種模式下,交換價值主導了房屋供給。
有鑒於許多人對房屋使用價值的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各種社會力量(包括強烈希望把員工留在工作場所附近的雇主,例如吉百利〔Cadbury〕,以及基進和烏托邦思想的信奉者,例如歐文〔Robert Owen〕、傅立葉主義者和皮博迪〔George Peabody〕)和一些國家的地方與中央政府不時發起一些建屋計畫,借助公帑、慈善或家長式資金,以最低的成本滿足低下階層的房屋需求。如果大家普遍接受人人有權享有「體面的住家和合宜的居住環境」(如美國一九四九年的《住宅法》前言所稱),則使用價值考量顯然將再度成為房屋供給問題的焦點。...
本店熱銷排行榜
排名期間:2017/10/25 - 2017/10/31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聖誕節禮物推薦
商品訊息簡述
: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聖誕節禮物送什麼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聖誕節禮物送男友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全新修訂譯本)
聖誕節禮物送女友
F83C95551260027F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